翻开王鹏的微信朋友圈,十之八九都是有关跑步的动态。50公里的越野马拉松王鹏已经完成了7个,100公里的马拉松也在18年上半年实现了零的突破。只看马拉松的跑步距离或许并没有特别深的感触,但对于用双脚一步一步量出每一公里的参与者,这个距离意味着伤痛、忍耐、恐惧,也意味着坚持、享受和收获。在马拉松过程中,王鹏发过烧,中过暑,曾拌着饭吞咽藿香正气液,脚底下水泡让他每一次踏足都伴随着尖锐的疼痛,他出汗到虚脱,小腿扭伤,肌肉抽搐,颈椎腰椎出现问题……“每次跑到后半程,基本都是在‘咒骂自己为什么报了这么坑人比赛’的过程中度过。”王鹏笑道,“但每次跑到终点,又会立刻计划下一次参加比赛的日程。
王鹏并不是从小就喜欢跑步,这个爱好和读书一样,来源于巧合邂逅。八九年前,刚到人大工作的初期,由于长时间生活不规律和缺乏运动,他的身体状况跌到谷底,最严重的时候连爬几层楼都会感到腿部肌肉疼痛。也是在那个时候,他经历了父亲病逝,第一次体会到生老病死沉重,第一次真切意识到好好活下去这件事并不容易。所以,当有人邀请他一起跑步运动时,他没有多想,就答应了。
王鹏第一次只跑了200米,身体实在不行了,又走了100米,走完之后,又接着跑了200米。他在跑道上每天坚持着,终于在一个月后,他能跑下5公里了,但马拉松半程赛是21公里,他还没跑过这么远。当比赛前他领到一系列装备的时候,他笑话自己,“就这个水平还有胆量来跑半程。”
2小时45分钟。王鹏一辈子都会记住这个时间,他居然完成了21公里的马拉松,这个距离已经远远超过了一般人的极限。“你是我认识的人里跑得最长的!”同事们围过来为他祝贺。他的腿不知道疼了多久,但完成比赛的愉悦感却保持了三个月。第二年,王鹏开始跑全程马拉松(42公里)。在拿下第一个全程之后,这个肉体修炼的征程再也没有断过。
他熟知校园里每一条路线的距离,因为他都跑过。他也经常从家跑到学校,“有两条路线,一条25公里,一条28公里”……在不断地训练中,王鹏从身心上体会到人最基本的需求是“饿了就吃,困了就睡”,而其他的添加最终都是不重要的。此外,他很清楚自己的身体状况,并对自己的生命有了一定的掌控。他回忆起跑第一个越野赛的情形,50公里加3千米爬山(相当于爬六遍香山)的赛程让王鹏在完成后不可遏制地迸发出泪水。他由衷地笑起来,说下一个目标是168公里。
王鹏如一位拿着竹杖的隐者,不露锋芒地前行,踏足多个领域,见证看似无关的事物在某个侧面相遇,并赞叹道“原来如此”。化学、文学、马拉松、哲学……它们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系,等待有眼光的人去洞察。这就像爬山,当我们在密林中穿行时并不知道山脉的肌理,而当我们走到更高处,俯瞰丛山,伏脉才变得如此清晰可见,朗然于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