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建平,中国人民大学理学院副院长,化学系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从事功能分子与材料体系的超快过程及其结构-功能关系研究。建立了大型时间分辨光谱、活体小动物实时荧光影像等技术平台和分析方法。曾主持《类胡萝卜素和多酚类抗氧化剂的结构活性关系和协同作用机制研究》《光合作用色素-蛋白复合体的结构与超快动力学研究》《光合作用体系能量传递和电荷转移的光谱学和分子模拟研究》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参与多项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以及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发表论文240余篇。
化学是自然科学的基础学科之一,在推动能源、环境、材料、生命、健康、农林、国防等科技领域发展的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中国人民大学化学系是2004年7月成立的与国际接轨的研究型化学系,其基本定位是服务于学校人才培养战略,有选择、有重点地开展面向国家重大需求的基础和应用基础研究。
化学系遵循“高起点、入主流、相关联”和“小、精、尖”的发展思路,建立了完善的理论和实验教学体系以及一流的科研支撑条件,凝聚了一支规模为28人、以中青年教师为骨干的、具有创新精神的教学和科研团队。化学系教师先后有9人入选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杰出青年”和“优秀青年”;经过十多年的建设,已形成了面向功能分子与材料的基础和应用基础研究、围绕“合成-构效-应用”开展研究的学科布局,并且逐步形成了交叉融合、特色鲜明的三个研究方向:功能分子与材料有机合成、分子动态学、功能高分子与超分子组装。化学系先后承担了各类国家级科研项目130余项,在合成化学、功能高分子与超分子化学、化学分析与测量、生物物理化学、分子动态学等研究领域做出了突出成绩。自2015年11月以来,中国人民大学化学学科跻身ESI全球排名前1%的行列,成长为当前学校“双一流”建设的重要支撑学科。
研究生是科研创新的生力军。高质量研究生培养是教师科研活动的核心任务之一。化学系秉承“以研促教、教研结合”的精神,凝神聚力于局部前沿基础研究领域的科学研究;目前已经建立了学科布局合理、国际交流广泛、管理规范、制度健全、成效显著的高水平研究生培养体系,在诸多研究领域做出了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研究成果。近5年,化学系承担了国家科技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和教育部等各类科研项目50余项,研究生以第一作者身份在《美国化学会志》、《德国应用化学》、《先进材料》和《自然-通讯》等期刊上发表SCI学术论文300余篇,ESI高被引论文11篇。目前化学系已培养研究生240余人,已有一批毕业生在科研院所和高校成长为骨干,包括国家杰出青年基金和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受到用人单位的高度认可。
经过十多年的建设,中国人民大学化学系已经成长为国内外有重要影响力的化学教育和科研机构,并且在学校“双一流”建设中发挥着重要支撑作用。当前正值我国由教育大国向教育强国迈进的历史阶段,化学系将抓住历史机遇,在学校强有力的支持和领导下,加大人才引进力度,进一步充实师资力量,大力建设教学与科研支撑条件,进一步提高教学与科研水平,为建设一流化学学科而奋斗,为学校“双一流”建设做出更大贡献!
中国人民大学化学系成立于2004年,设有化学一级学科硕士点、应用化学硕士点,以及二级学科博士点。十多年来,化学系秉承学校“主干文科、精干理工科”的战略布局,遵循“小、精、尖”——小型规模,精干的教学和科研队伍,局部主流研究领域尖端学术成果——的发展思路,建立了完善的理论与实验教学体系以及高水平的科研支撑条件,凝聚了一支年轻、精干的师资队伍,在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化学系所有在岗教师均拥有博士学位和海外留学经历。多名教师入选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优秀青年基金”、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计划”等人才项目计划。人大化学学科于2015年11月跨入了化学学科全球ESI排名前1%的行列。
(转自人大阳关招生公众号)